今天起,ZonYo將於每日早上9:00前,在全光譜做今日社論、新聞的短評。社論來源以前日公視新聞報導,以及當日蘋果日報「論壇」為主(目前以該報社論質量較優),輔以其他三大報之文章。資料均會附上原始連結,同時不會全文轉載;但若仍有侵權疑慮,煩請留言告知,我們會盡快做處理。
1. 馬昨發表感言 今籲對岸平反六四 / 公視新聞
連結/公視新聞網
六四過去了,在一小時前,在二十三年前。它終究是過去了。
當紀念在這塊島上行禮如儀,當我們甚而開始責備知識分子變節,當台灣自滿於「那個沒有發生事件的島」卻也似乎沒有更堅定地往對的方向勇敢邁開新步。
駐足在天安門,不是記得的理想方式。
2. 資本主義的茅山術法 / 李尚仁
連結/蘋果日報論壇
「綜觀近年台灣房地產,尤其台北市,不論國際景氣起伏、也不管大多數人實質收入停滯,行情只漲不跌。此非尋常現象,而是稅制、土地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共同創造出來的吸血怪物。這除了使貧富不均問題益形惡化之外,還可能造成其他問題。」
「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,大多由政府提供更多租稅優惠與各種補貼(如低廉的電價、供水與土地),來支持產業競爭力。這種做法似乎已經走到極限,且種種負面效應(侵蝕稅基、製造汙染與民爭地爭水)不斷浮現。」
「銀行融資會偏好養地的建商,還是冒險開拓的企業和遭遇困難的中小業主?該大亨轉戰地產或許是個案,但也可能是不好的徵兆。此外,越來越多專業人員買不起北 市房子,辛苦養成專業技能的收入與房價相形渺小而無奈,這對社會價值觀的走向乃至國家長遠發展,都有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。」
3. 矯情不等於真性情 /施和均
連結/蘋果日報論壇
『穿著合宜,跟輕施脂粉一樣,都只是國民基本禮儀。如果穿球鞋短裙的文化部長,懂得在臉上施脂抹粉,那就沒道理說「管不了穿衣服」。真要做事的人,一定盡力 規避招惹閒事,浪費精神。龍應台如果真如她想要讓別人相信的那般可愛率真,率真到認為約束行為與尊重禮節叫做「不是重點」,那她盡可閒雲野鶴去,何必非躋 身廟堂不可。今天人們過問的不是龍應台個人,人們在意的是「好個目無文化的文化部長」。』
『女部長,妳大概不知道台灣有一種鞋,叫氣墊鞋,樣子是中規中矩的皮鞋,比球鞋舒適。 很多教書的人,都站在這種鞋上面,來面對學生,面對同僚 ,面對應該有的禮儀。不會穿著拖鞋涼鞋海灘鞋上講台,宣稱:教書比較重要,穿什麼鞋不重要。妳或許應該買幾雙這種氣墊鞋,買幾條長過膝蓋的裙,幾件扣得緊釦子的襯衫。畢竟,文化部長懂一點禮儀文化應該是好事。 』
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,台灣有多少人對「文化」的認知還停留在多膚淺的表層。
廟堂之上就一定要穿西裝,穿套裝嗎?這樣的「服飾文化」真是約定成俗的「國民基本禮儀」 嗎?難道,穿球鞋工作就叫做沒有「文化」?
龍應台是文化部長,他不是來拍「保守女性穿著指南」的封面。更何況,這樣的文化如果來自於長久以來對女性的禁錮,「專業女性」不是要俐落短髮墊肩套裝的男性化,就是要極度強調女性曲線與身體--那麼我覺得,龍部長這樣的穿著,無疑就是一種最強烈的宣示,與最深層的文化思考。
用服裝做出無聲的質疑,與不經思索就服從大眾認定的服裝標準,究竟,哪一個才接近我們認知中的「文化」?
最後,原文作者身分是「台灣大學醫學院博士生」。我不知道他大學部是不是也讀台大,但我很確定我當初修過最精彩的課中,很多教授的確就是穿著涼鞋或海灘鞋上課,而這,一點都不妨礙他們(她們)思想的深度。我甚至認為,在經常排水不良的台大校園,若是明知下午會有西北雨仍堅持穿著皮鞋或氣墊鞋,與其說是禮節,不如說是不知變通的將國外慣例直接橫向移植進台灣--他做學問是否也會有如此傾向呢?學生遇到此種教授,都應該如此警覺。
所幸作者仍是「博士生」,還未畢業,也顯然還未完全錯失聽傑出教授傳道的機會,在此奉勸學長,上課要看教授的文章思想,不要看教授短過膝蓋的裙、或是扣不緊扣子的襯衫。
1 則留言:
台灣新聞總是失焦,迷焦,又容易健忘!希望能多聚焦在真正的內容討論!
張貼留言